国庆中秋必看 | 双节聚餐易中招,戊肝预防走在前!
中秋国庆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些画面:长辈夹来的酱猪肝补铁,朋友举杯的生腌蟹祝酒,孩子偷吃的半熟烤肉串……在享受这份团聚的喜悦时,我们也得留意戊肝这个“不速之客”。因为我们离戊肝的距离其实并不算远,也许它就是国庆中秋假期里的一顿烧烤、一顿路边摊、一顿海鲜的距离…
中秋国庆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些画面:长辈夹来的酱猪肝补铁,朋友举杯的生腌蟹祝酒,孩子偷吃的半熟烤肉串……在享受这份团聚的喜悦时,我们也得留意戊肝这个“不速之客”。因为我们离戊肝的距离其实并不算远,也许它就是国庆中秋假期里的一顿烧烤、一顿路边摊、一顿海鲜的距离…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就像个“吃货病毒”——主要通过嘴巴进入人体,最爱藏在没煮熟的肉、生腌海鲜、不干净的水里。一旦吃进去,病毒就会直奔肝脏“搞破坏”,让肝脏发炎。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5日讯小心"半熟诱惑"变"健康刺客"!戊肝病毒常藏在未煮熟的猪牛羊肉、生海鲜中,涮火锅贪嫩、吃刺身追求"鲜甜"都可能中招。专家提醒:100℃高温5分钟才能杀死病毒,溏心蛋、三分熟牛排暗藏风险!尤其孕妇、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更需彻底煮熟食物。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5日讯戊型肝炎症状和普通肝炎相似,初期常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还可能伴有发热、腹痛。部分患者会有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尿色加深。症状轻重因人而异,一般持续数周,多数人可自愈,但孕妇等群体可能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
近日,北京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洪水退去后,积水和淤泥可能对区域内的水源、食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当前正值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洪涝灾害后更易引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居住在灾区或需要前往灾区工作的市民
作为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对古人而言夏季湿热且传染性疾病高发,面对高温的不适与瘟疫的威胁,期盼生活的顺利与平安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人们也就需要从物质上或心理上得到一种安全保障。
近日,原本平静的陆老伯(化姓)一家突然陷入了健康危机,一家4口毫无征兆地先后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一开始,大家以为只是普通的流感,一周后,陆老伯出现浓茶色尿,被紧急送医住进了医院,最终被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戊肝病毒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被戊肝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生食含戊肝病毒的动物内脏或肉制品,以及刀具、案板等厨具生熟不分导致戊肝病毒污染蔬菜和水果等引起的食源性传播。因此,食用未炒熟的被污染的猪肝存在感染戊肝的风险。